top of page
Search

家门口的童趣空间,还孩子一个自由探索与学习的童年(来自合作伙伴正荣基金会的报告)

(正荣基金会)

新学期,青海省西宁市城关镇寺嘴幼儿园新添一个崭新的童趣空间。红色的屋顶,原木色的凹凸方格墙体,是阳光童趣园小屋的外在形象。它由环保轻质的材料组建而成,空间聚拢,又与外部环境保持连接,具有安全、包裹、流动等优势,适合3-6岁孩童自由玩耍,还拥有防火、防洪、易搬迁重建等特点,适应乡村潜在环境风险与人口迁徙的现状。小屋里提供了丰富的绘本、玩具、教学所需的设备,等待着孩子与老师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前教育生活。


孩子们对这个“很不一样的教室”里里外外都分外好奇,东看看,西摸摸。在第一节课上,老师带领他们一起感受童趣园的新玩具,制定使用规则,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。有孩子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,有的主动提出帮助老师整理玩具。


寺嘴童趣园是2022年由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资助的“荣光计划-乡村学校微改造”项目内容之一,由正荣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开设,除了搭建符合孩子学龄前教育需求的硬件环境,项目还倡导“以儿童为中心”的理论和方法,支持21名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,并以该园所为教研中心,辐射周边小微型幼儿园,进而构建当地学龄前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网络,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本土化教育。

怎样的教育才符合乡村幼儿的需求?

幼儿时期的发展,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。当城市的儿童教育正处于内卷与反内卷的激烈讨论时,偏远乡村的学前教育还在普及阶段。


2018年,正荣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佳佳在走访乡村教育项目点时发现,一些乡村幼儿园与小学合并,学龄前孩子与小学生使用一样的教室和桌椅。“儿童本该天马行空地玩耍、自由地选择绘本与玩具,而不是被限制在位置上,学龄前的教育不该如此”,走访所见的真实让佳佳一直耿耿于怀。


2021年,与阳光童趣园项目的相遇给佳佳带来很大的触动。阳光童趣园项目起源于2015年,是一个回应乡村和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瓶颈,结合硬件设施、培训赋能和评估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解决方案。在过去七年的项目发展和迭代中,项目逐步探索出一套可持续、易复制、低成本的村级幼儿园运营体系——通过“培训、教材、教研、评估”+“硬件”五大内容模块运行流程标准化,改善农村地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,助力打通农村学前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在参访阳光童趣园过后,佳佳激动不己,希望能将之推广到学前教育亟需资源补充和理念更新的乡村。


将阳光童趣园落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

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山区,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,农民增收困难。年轻父母几乎都选择外出务工,因而留守儿童、单亲儿童较多。大部分家庭学前教育意识薄弱。


作为“青海省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项目”的试点县,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公建民营的形式支持普惠性民营园。民营园分布在远离镇中心的乡村。绝大部分幼儿园均没有专供幼儿自主游戏或区域活动的室内活动室,玩教具数量单一,老化、破损严重。部分幼儿教师反映由于活动材料缺乏,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不佳。同时,部分幼儿园为提高入园率,满足家长要求,进行小学化教学。


这是佳佳与西部阳光基金会项目伙伴在2022年7月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所见。阳光童趣园正好契合地方政府教育规划的整体节奏和学校的需求点,镇寺嘴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在了解项目以及运作模式和要求后,期望阳光童趣园项目落地实施。项目团队在多方沟通和考察后,确定将阳光童趣园项目落地到该幼儿园。


2022年暑期,项目为大通县城关镇寺嘴幼儿园管理教师提供为期6天的跨区域交流培训,并在去年底基本完成硬件的搭建工作。


新学期伊始,经过培训和教研小组支持的教师们,已经逐步生发新的教育意识,开始掌握怎样通过设计,带给孩子系统科学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课程,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幼儿兴趣。


期待在教育观念的更新、学习与教研、经验积累和团队支持的过程中,镇寺嘴幼儿园教师团队能从“教书匠”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,形成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,持续为当地的学龄前孩子提供适宜的本土化教育。

bottom of page